1. 首页>>培训

2023,透过10组数据感受高质量发展

透过10组数据感受2023年高质量发展

走过2023年,在一次次拼搏中、一个个数据里,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扬起的向上曲线,更看到了贯穿其中的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

这一年,乡镇大集上、城市商圈内、电商直播间里,喧闹的吆喝声更多、更响了,在升腾的烟火气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突破1.2亿户;

这一年,广袤田野间又一次响起了丰收的号子,中国粮食产量增至13908亿斤;

这一年,从西南群山间的贵南高铁到首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伴着列车疾驰而过的呼啸声,高铁开进更多人的家乡,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37万公里……

本报记者从中梳理了10组数据,一起来看——

1.39万亿斤:“二十连丰”守护中国饭碗

冬至刚过,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的田间地头已忙了起来。“*近,农技人员来帮助我们预防冻害,确保小麦安全过冬。”三树镇渠北村种植户张久成这两天正赶着清沟理墒,“今年是个丰年,收成不错,这茬我又种了1000亩小麦。”

亿万农民的挥汗耕耘,一块块田地的好收成,绘就这一年的丰收图景。2023年,全国各地有力应对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全年粮食产量13908亿斤,高基数上增长177.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

在好丰景中,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单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这一年,国家继续提高早籼稻和小麦的*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出台支持大豆生产等政策组合拳,有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比上年增加954.6万亩。

这一年,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启动,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重点县整建制推进。全年粮食平均亩产389.7公斤,提高2.9公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58.7%。

中国粮食生产再丰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小企业长出更多“小巨人”

在中国工业领域,有这样一群佼佼者:他们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他们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他们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2月21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总结2023年工作时指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步伐加快,累计培育“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家,遴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0个。

今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力度。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包括启动了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在资金、人才、技术、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完善了培育服务措施。还针对中小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等3个行动。

政策更加有力,企业发展更加有动力。从创新投入的角度来看,“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了6.3%,平均研发费用总额超过3100万元,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到了28%。创新投入明显高于其他同等规模的企业。从创新产出的角度来看,“小巨人”企业共获得了20万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平均每家企业获得约17项。

工信部明确表示,将通过多种渠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发展。还将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和“三赋”专项行动,继续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200亿件:“小包裹”跑出“大跨越”

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4日18时,一件从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递包裹成为了2023年第1200亿件快件。中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了1200亿件的大关,再创新高。

今年3月以来,每个月的快递量已经超过了100亿件,并且每个月的业务收入也突破了900亿元的新高。随着11月进入业务旺季,快递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每天的快递业务量超过了4.3亿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打通产销通道、贯通供需两端、连通线上线下、畅通内外循环。

快递业的“小包裹”正在取得“大跨越”。近年来,中国快递业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业务量从“年均百亿”跨越到了“月均百亿”,国际化水平也快速提升,快递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全球,成为了现代物流领域覆盖面*广、综合运输方式应用*好、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高、生产效率提升*快的代表性行业。

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表示,快递行业通过促进经济流通、为民生提供有效服务,已经成为了反映经济活力的“风向标”,也成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6.6万个:我们的城市更美好了

小区内停车位紧张,管线管道破损,住宅外墙存在漏水渗水等问题,在城市中,这些问题一直是一些居民非常关注的问题。

今年,各地方纷纷开展有针对性的城市更新工作,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改善城市建设发展状况。比如,重庆九龙坡地区开展了名为“点亮老街区”的城市更新项目,分别打造了“新潮时尚”区、“社区服务功能”区和“市井烟火”区;上海启动了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总计改造了130万平方米的老旧村居房屋;辽宁沈阳通过城市更新让老厂房和老建筑“重生”,打造了一系列“城市书房”。

据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共实施了约6.6万个城市更新项目。其中,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的数量达到5.3万个,惠及了882万户居民;加装电梯达到3.2万部,增设停车位74.6万个,增设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1.4万个;改造了约10万公里的城市燃气等各类管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明年将再次开展一批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重点解决加装电梯平层入户、停车难等问题,建设一批完整社区,补齐一老一幼等设施短板,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打造一批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样板,大力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实施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工程。

超50%: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供应新力量

中国电力供应格局迎来重大变化!根据2024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电力供应的新生力量,其装机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0%以上,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装机。

据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达到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已超过15%。

在大江南北,“风光”正在兴盛。今年,国家能源局正在加速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发展。大型的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中。截至11月底,**批已建成并成功并网的基地已经达到了4516万千瓦。第二批和第三批已获批超过5000万千瓦,正在陆续开工建设。全国的风光总装机已经超过了10亿千瓦,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并且户用光伏规模已经突破了1亿千瓦,覆盖了超过500万农户。

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认为,中国正在加速向绿色低碳的能源转型迈进,推广应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面处于引领地位,使得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心正在向中国倾斜。

328.2万个5G基站覆盖城镇乡村

5G技术已经融入到文旅元宇宙、智能工厂、煤炭绿色安全开发等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共建成328.2万个5G基站,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8.5%。5G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经达到7.71亿户,净增21040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44.7%,比上年末提高了11.4个百分点。

“通5G”到“用5G”,5G在更多地方迅速发展。江苏省*近发布了消息称,自2019年6月以来,江苏已建成并启用了23.3万个5G基站,继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镇镇通5G”之后,5G信号已覆盖江苏省所有行政村,江苏实现了行政村“村村有5G”。西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表示,随着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古姆乡5G基站近日建成并开通,西藏所有乡镇都实现了5G覆盖。

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到2024年,将统筹“建、用、研”各项工作,推动5G的规模化应用,制定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信息通信业的高质量发展。

超过1.2亿户:“小店”释放出生机和活力

在中国,每分钟都会有超过40家新的个体工商户诞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个季度,全国新增个体工商户达到了1719.6万户,同比增长了11.7%。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已经达到了1.22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7.3%。

增长的数据中,是生机活力,也是澎湃动能。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的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7.7%、4.4%和87.9%,增速同比分别为8.2%、7.2%和12.2%,第三产业增速*快,数量占比近九成。同期,新设“四新”经济个体工商户657.4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6.4%。调查显示,开展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等线上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占比较今年初提升了5.7个百分点。

作为稳就业、促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力量,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受到各地区各部门高度关注。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等14部门联合开展“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组织各地区相关部门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招工用工、技能培训、政策咨询、贷款融资等多样化服务。年初以来,各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着力解决个体工商户遇到的办事难题。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期待更多涌动着勃勃生机“小店”出现。

数据组成:876.8亿元

从金融到互联网,从日常通信到工厂制造,从医疗健康到交通运输,数据这一新生产要素正在越来越多场景实现应用。

根据《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达到了876.8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在全球占比达到了13.4%,在亚洲占比达到了66.5%。预计到2023年,中国的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1000亿元以上。

中国作为首个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数据产量和数字经济规模都已经跃升至世界前列。2022年中国的数据产量达到了8.1ZB,同比增长22.7%,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随着中国数据市场的强势发展,一个新的国家部门在今年成立:国家数据局于10月25日正式挂牌,该局将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毅表示:“国家数据局的正式成立彰显了国家对数据生产要素和资源属性的重视,有利于集中各方资源,破解目前数据流通利用中的难点,推动我国数据要素发展迈入统筹推进的新阶段。”

超100万辆:新能源汽车有新突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完成了107.4万辆和10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39.2%和30%,这也是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量首次双超过百万辆。

*近,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在上海,新能源汽车个人充电桩接电数已经突破了50万个;在河南郑州,比亚迪公司已经生产了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江苏常州,新能源汽车新车渗透率达到了38.1%,前11个月新能源整车产量超过60万辆,同比翻了一番。

2008年,中国首次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经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今年1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8%。

专家指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全面市场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应该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行业管理政策,打造**的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4.37万公里:高铁路网再延伸

12月8日上午,济南至郑州高铁全线开通,这标志着济郑高铁全线贯通运营。鲁豫两省实现了高铁直通,郑州东站至济南西站*快只需1小时43分钟。

今年,一批高铁线路相继建成通车,更多人的家乡可以迎来疾驰的高铁。截至11月30日,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超过了15.55万公里,其中高铁达到了4.37万公里。

高铁线路的不断延伸,使得山水风景不再遥远。今年,贵南高铁全线开始运营,连接贵州贵阳和广西南宁。经过6年多的建设,这条线路全长达482公里,穿越群山峻岭,将西部高铁路网向南扩展。当地居民感慨,以前只能靠步行,传递消息也要大声喊叫,现在却能轻松穿过群山相会于大海之畔。

高铁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中国高铁行业的不断前进。在东南地区,中国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将于今年开始运行。福州到厦门仅需55分钟,这两座城市将共同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厦高铁是继京张高铁、京雄城际之后的又一智能高铁。它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智能化方面取得的进步,将为未来智慧交通建设提供新动力。

不断延伸的高铁线路,未来还会延伸到哪里?(本报记者 邱海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gzouguan.com/peixun/2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588888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